
岁月沧桑,炎黄子孙繁衍生息,分布在全球各地,唯生肖是华人共同的图腾。生肖文化是关联到全球每一名华人、每一个华人家庭、华人族群的故土烙印。弘扬传统文化,展现时代伟大复兴的生肖图腾艺术创作就是当代艺术家的共同使命。尤其2021辛丑牛年,大疫过后,万物复苏,对于华夏大地,“牛”更加有着特殊的意义。它既是历代造像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当下华夏人民奋力开拓的写照。
本次展览以“华夏福瑞”为主题,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,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彩塑专业委员会、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承办。自征稿以来,得到了全国美术院校及艺术机构、团体的大力支持,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雕塑从业者的热心关注,并踊跃投稿。在近千封投稿中,评审组经过精心甄选,在保证艺术水准和质量的情况下,精选300件作品,分10期推出。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盛会,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,更是春节期间的视觉盛宴。并借此展览祝华夏安康,再创辉煌!
彭富春(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、博导、本次展览学术顾问)中国传统用十二个地支区分了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。在某一时辰最活跃的动物就代表了这一时辰。人们然后将此再推到六十甲子计算中的十二年当中去。这十二年就具有十二动物属相。不同年份出生的人便相应地属于不同的动物。农历2021年是辛丑年,属牛。在人的生活世界中,人无法离开自然,一直与动物打交道。虽然动物众多,但牛无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畜类。它强壮,如“其壮如牛”;它勤劳,如“当牛作马”;它温顺,如“像头老黄牛”。牛身上显示出了许多高贵的品质,非常值得人类学习。 因为牛如此地伟大,所以它长久以来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题。在民间和文人艺术当中,千百年来就有很多关于牛的雕塑。它们刻画了牛的不同形态,显示了牛的不同本性,让牛获得了永恒的生命。 这次以牛为主题的生肖艺术展,一方面敬重传统,另一方面守正创新。这实际上是牛的伟大生命力从古代穿越到当代的延伸。祝大家牛年如牛,牛气冲天!
范海民(《雕塑》杂志执行主编 本次展览顾问 参展艺术家):
“十二生肖”是华夏大地人与自然生命休戚与共的独特文化现象,千百年来一直伴随国人的生命周而复始。古代生肖创作基本都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对动物的取形画像,很少将抽象的创作思维灌注到生肖作品创作中。抽象造型是近百年来东西方艺术交流带来一种新的造型面貌,在参选的作品中可喜的能看到造型的多样性。本人作品《辛丑牛》考虑的就是用抽象而极简的当代性造型语言来表达21世纪牛的艺术形象,作品通过对两个有厚度的、体量不等的半圆金属体的结构扭曲、成组交叉,用最精简的语言塑造新世纪牛人的自律、高效、整洁与顽强拚搏、干劲十足、自强不息的新形象。还有这第三期3-30孙衷超《牛转新机》作品也是几何抽象“线、面、体”的运用,可喜可贺。让《辛丑牛》在2021年为大家带来平安、健康、吉祥、快乐和希望……
3-1范海民《辛丑牛》3-2张卫《犀牛》3-3谭维权《火牛》 3-4杨北辰《牛人》3-5张弦《思想者》3-6陈刚《雪》3-7郭继锋《春耕》3-8侯泽旺《泥条构造系列之牦牛》3-9熊开波《牛转乾坤》3-10岳航《牛——三种形态的时间关系》3-11樊语晴《埋首》3-12张志林《壮志雄心》3-13周钰《金牛献瑞》3-14董华维《望月之二》3-15张毅鹏《牛·自在》3-16刘艺米力《壮气吞牛》3-17胡发烟《牛(扭)转乾坤》3-18郑健《奋进牛》3-19苏栩《牛气冲天》3-20张小栋《古牛护犊》3-21王羽羲《踏歌行》3-22张了元《牛转新机》3-23陈华文《牛年康福》3-24曾茂《蓄》3-25程开德《千金难买牛回头》3-26王丹玲《夕牛望月》3-27陆式彪《“斗”牛》3-28吴筱荣《黄牛吟》3-29于法屹《五指牛》3-30孙衷超《牛转新机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后记
“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”是以十二年为周期的年度展。“牛”对于农耕文明来说,是播种、奋进的开始,预示着未来的丰收。2021辛丑牛年,在大疫之后更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。
中国生肖是陪伴华夏族人几千年的独特文化和民族记忆,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更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。基于世界各国的文明中,都有过生肖文化,我们还希望广泛地邀请全球各地的生肖艺术作品,让不同的作品在时空中对话,共同展示生肖文化。在此,特请诸位持续关注每年的“华夏福瑞生肖作品邀请展”,感恩有您一路同行!
——肖世孟
